
源自:奇摩新聞,新新聞
█前臨強敵:馬英九一夫當關,國民黨一黨獨大
█後有掣肘:阿扁密會吳伯雄,又退回總辭案
█內有隱憂:立委選舉大敗,全營士氣低落
█外無馳援:李登輝態度不明,台聯裂痕待補
在立委選舉民進黨被選民KO倒地後,連帶的,也使得總統大選想像空間縮小,選情變得相對單純。眼看謝長廷重掌民進黨選戰號角後,鴨子划水,動作愈來愈快,但面對李登輝可能將在本次選舉中選擇不表態,謝長廷後續怎麼走,如人飲水。
本屆立委選舉挫敗後,雖謝長廷在黃金七日內快速整合黨內與第三勢力陣營,但這其中「和解共生」的形式意義大於實質,具體成效有限。比較值得注意的是,在本次立委選舉後,由於陳水扁與李登輝心結已深,謝長廷能不能整合李登輝所代表的本土選票,將實質決定謝長廷鞏固泛綠基本盤的能力。
【旗手不舉旗 謝選情艱困】
瞭解李登輝意志的前台聯市議員陳建銘認為,「基於本土路線的維護,在接下來的總統大選中,李登輝表態支持謝長廷的機會很大。」這是民進黨現階段最基本的期待,但是不是真能如此,祇怕還有待檢驗。
對李登輝意志一直有精確見解的資深媒體人楊憲宏就表示,「李登輝在這次總統大選中將保持中立,不會特別支持謝長廷。」前立委沈富雄也認為,「在這一屆總統大選,由於大勢已定,李登輝將可能從頭到尾都不表態。」「李登輝已經正式告別深綠!」如果兩人的觀察是正確的,謝長廷總統大選選情恐怕還會橫生枝節。
楊憲宏認為,「五%的選票移動將影響大選結果!」以過去實際全國選舉結果來看,藍綠的基本得票比大約是五五:四五,中間選民約在五%之間。在這種情形下,如果綠營要獲得勝選,並不是沒有機會,關鍵就在於基本盤的鞏固,以及能否在選前提出關鍵議題搶攻五%中間選票「喬過半」。
但在這次立委選後,陳水扁與李登輝關係惡化定型,若將台聯本屆立委三‧五%政黨票視為李登輝死忠支持者,在李登輝可能選擇不表態後,這三十四萬張選票會何去何從,恐怕也就不是謝長廷自己能說了就算。而如果沒有這過去被視為泛綠基本盤的三‧五%選票,民進黨基本盤就無法完整鞏固,選情堪慮。
畢竟要接近過半才有「喬」的空間,一位重量級綠營人士表示,如果「二○○四年沒有那兩顆子彈,陳水扁能不能在五%的選票移動間,翻盤當選?大有可疑。」現在如果連泛綠基本盤都顧不好,再來四顆子彈,結果也不會改變。
【陳水扁傑作 謝長廷買單】
民進黨之所以陷入現在節節敗退的困境,關鍵還是在於陳水扁「努力有加」!「民進黨背離原有的『清廉、勤政、愛鄉土』價值,被選民看穿,以至於讓基本盤五%左右的選票流失。」楊憲宏一語道出民進黨現在的困境。
政績不佳一拖八年,第一家庭又帶頭陷入國務機要費案,這兩件事的傷害,早把民進黨的改革與清廉形象打得不支倒地。但在陳水扁貴為總統,掌有實際資源與權力下,民進黨卻還是不敢與陳水扁切割,而謝長廷也投鼠忌器,擔心影響深綠選票,結果終於讓全黨陪著陳水扁一起向下沉淪。
此外,陳水扁的誠信問題,也讓謝長廷後續的言行受到質疑。在台灣經歷了陳水扁的震撼教育後,民智已經大開,對於所謂的選舉語言,選民也早有一番解讀,從「幸福經濟」、「CEO組閣」到「三不二沒有」,看的人多,信的人少。如今擅長操作議題的謝長廷遇到了這樣的結構困境,祇怕最後的選戰議題攻防,都將變成無謂的空包彈。
一如沈富雄所說,「謝長廷祇能與陳水扁切而不割」,要不然傷害了深綠選票,謝也無法勝選。既然謝長廷是扛著民進黨的招牌參選,這七年多來陳水扁所做的點點滴滴也就祇能概括承受。民進黨的謝長廷,在參選的當下,已經背負著陳水扁造就的「原罪」。
再者,陳水扁認為綠營選票「不選給我,要選給誰?」的自負心態,也讓泛綠基本盤陷入重傷。
【台聯泡沫化 重擊謝選情】
陳建銘回顧道,「過去台聯成立時,即與民進黨有默契。為了幫助民進黨穩定政局,台聯鞏固本土化深綠支持者,讓民進黨轉向中間選民尋求支持,擴大台灣本土意識群。」但「從二○○四年總統大選開始,因為陳水扁信心不足,喊出制憲正名,排擠台聯支持度,而民進黨也注定無法向中間靠攏。」逼得台聯另尋出路,這樣的默契也祇能宣告再見。「政黨競爭中李扁的互不信任,造成兩敗俱傷。」為了勝選,為了擴大選票戰績,陳水扁硬是帶領民進黨向深綠轉向爭取支持,讓台聯的生存空間瞬間遭到壓縮,間接種下李扁心結。
其實在本屆立委選舉中,原本台聯是有機會跨過本次政黨得票門檻的,而這或許就是兩黨領導者修補關係的契機。但「在陳水扁信心不足下,最後還是以策略強力瓦解台聯,讓台聯選票流失約一‧五%左右,以至於無法突破門檻。」楊憲宏遺憾的說。陳建銘也認為,「如果在選戰過程中,民進黨與台聯策略角色互換,民進黨不會輸得這麼慘。」
從民主原理的角度看來,現在的台聯黨確定泡沫化。但比較值得關注的是,由於這次台聯的挫敗和陳水扁及游錫所採取的選舉策略密切相關,在台聯形式泡沫化後,李登輝所代表的本土選票能否整合,謝長廷還是要再大費苦心。
選後泡沫化的台聯,若真的選擇解散,情勢或許相對單純,不過對謝長廷而言,最有利的情形還是要想辦法讓台聯繼續生存,為其固票。祇是要怎麼做,又是一個新的難題。
沈富雄認為,「未來台聯的生存空間取決於民進黨所決定的路線,當民進黨向中間前進時,台聯仍可積極鞏固深綠選票;民進黨向深綠靠攏時,台聯就要想辦法向淺綠移動。」然而沈富雄也同意,若「台聯要在政治光譜淺綠位置獲得一席之地,就必須與諸如第三社會黨等第三勢力進行整合。但這是一個必須持久、奉獻的過程,難度很高。」
楊憲宏說得更乾脆,「台聯轉型失敗已是事實,之後能繼續生存已經不容易,很難再釋出資源整合第三勢力。」
陳建銘也表示,「台聯要整合第三勢力就必須釋出資源,以制憲聯盟加上台聯的選票應有五十萬票實力,要另外釋出資源有其困難。」陳建銘認為,其實「該轉型的是民進黨,應想辦法獲得中間選民支持,跨過五○%門檻,而不是與台聯爭本土深綠選票。」但這樣的看法,以民進黨目前選情低迷、自信心不足的情形下,鞏固基本盤恐怕還是首選。
而祇要民進黨目標指向深綠,李登輝這位本土旗手仍選擇保持中立態度,在三‧五%選票無法確定入袋前,謝長廷的選情,恐怕無法樂觀以待。爭食李登輝這塊本土選票大餅,馬謝就祇能各憑本事了。